专题: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
在世界变局中坚持开放合作
3月25日至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如期举行,60余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代表齐聚海南博鳌,围绕“在世界变局中共创亚洲未来”的主题深度研讨。就在此之前,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24日刚刚于北京落幕。对许多与会嘉宾而言,短短数天内从北京飞到博鳌,不仅是物理距离的转场,也是一场围绕亚洲未来与全球经济走向的“接力对话”。
在博鳌亚洲论坛首日上午(25日),大会发布的《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5年度报告》预计,2025年亚洲加权实际GDP增长率为4.5%,略高于2024年的4.4%,亚洲仍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引擎。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亚洲经济体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预计由2024年的48.1%上升至2025年的48.6%,中国、印度、越南、菲律宾、蒙古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亚洲经济体仍将保持5%以上的较高增速。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这一系列数字迅速引发西方媒体关注。
在26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回答深圳卫视直新闻提问时表示,当前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际社会关注“亚洲选择”、呼唤“亚洲方案”。我们期待各方在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深入交流研讨,把握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尽早完成并实施,发掘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可持续发展新动能。
自2001年创立以来,博鳌亚洲论坛已跻身全球政界、工商界、学术界等各界代表碰撞观点、交流对话的高层次平台之列,被不少媒体称为“亚洲版达沃斯”或“中国版达沃斯”。在当今世界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的形势下,如何在变局中主动塑造未来,巩固经济全球化与多边主义的根基,俨然成为与会人士的普遍共识。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即将实施“对等关税”的背景下,博鳌亚洲论坛的乐观预期格外“醒目”。彭博社报道称,即使面对美国的关税战压力,“中国版达沃斯”仍然对亚洲的经济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亚洲选择”备受瞩目,强调互联互通与包容共赢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志勤在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采访时指出,从博鳌亚洲论坛发布的重磅报告看,2025年亚洲经济继续向好势头已非常明确。而这一向好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就是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
刘志勤认为,只有在合作中谋求共识,通过加强协调和团结,亚洲才能顺利抵御各种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的挑战。而博鳌论坛的经验不仅能带给亚洲本身,也能对非洲、拉美以及部分欧洲国家起到借鉴作用,“至少给他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在刘志勤看来,当今世界最大的挑战在于,当一些国家遇到问题时,不是彼此间平等协商、友好沟通,而是采取高压或单方面制裁等强硬举措,迫使他国接受不平等政策。他指出,这种“拆台”或“对立”的做法在亚洲,尤其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也无益于全球发展。“不能像美国那样动辄对外施压,用关税政策硬逼别国让步,最终受损的还是全球经济。”
他进一步表示,2025年的亚洲经济氛围仍将充满积极向上的凝聚力。若要夯实这种团结合作,亚洲内部必须强化协调,同时还需与欧洲、非洲及拉美“志同道合”的国家深化互联互通。“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文明、全球发展、全球安全倡议等方面,亚洲和中国都能以更开放的姿态与世界同行,”他指出,“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共享太平、共同繁荣。”
全球企业“跑会”背后:
对中国与亚洲增长前景的一致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本周堪称中国的“发展周”。博鳌亚洲论坛召开的时间紧接着23日至24日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从北京到博鳌的航程不算漫长,但对于许多跨国企业的高管而言,却是一场在短时间内密集沟通、对接资源、寻求合作机会的“马拉松”。直新闻注意到,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结束后,安利、罗兰贝格、西门子等多家外企CEO紧接着飞往博鳌。“高朋满座”的景象背后,正是中国与亚洲市场吸引力日益提升的生动写照。
博鳌论坛聚焦在“大变局之下的亚洲合作”,各方如何携手迈向可持续发展成为核心话题。出席会议的西门子公司董事会主席博乐仁表示,“我们正与全球AI领域的领军企业紧密对接交流,旨在帮助不同行业的客户增强韧性、提升竞争力。”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也在博鳌论坛上明确表态,“依托北京和上海的研发中心,我们在智能互联、数字化与自动驾驶功能等方面都已实现新的突破。未来,我们将在华发展、与华共进。”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聚焦“全球南方:共同迈向现代化”
在刘志勤看来,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与刚刚结束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无缝衔接”, 吸引了全球政商界与知名企业高管前来参会,足见这两个平台的强大吸引力,也印证了中国与亚洲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日益重要地位。刘志勤认为,这股热潮可用两方面来说明:一是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持续飙升,背后的支撑力量是中国综合实力的迅猛提升,尤其在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领域的进步“让世界刮目相看”。随着中国发展潜能持续显现,许多跨国企业和投资人也随之深刻体会到,中国经济的韧性与中国市场带来的机遇。
二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寄予厚望。美国政府近期推行“逆全球化”“单边主义”“霸凌主义”的做法,让许多国家与企业陷入失望与担忧之中,而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则表现出稳定、可预期的宏观政策。“一个国家的政策若能获得全球市场的高度信任,将在经济合作中收获‘倍增效应’。在这方面,中国目前的信任度可谓世界领先,”刘志勤强调。
“所以外国企业选择到中国、到亚洲参会,恰恰是抓住了世界最有活力的经济区域。”刘志勤总结称,中国与亚洲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世界经济的“半壁江山”。“各国从过去十余年乃至更长周期的起伏中领悟到,促进合作与开放,而非相互倾轧,才是应对危机的正解。”他强调,对于如何在美国掀起的逆全球化浪潮与霸权主义政策面前寻找出路,博鳌也给出了答案:“强化与中国以及亚洲各国的对接合作,才是最务实、最靠谱的选择。”
作者丨田鑫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