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援引美联社3月26日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26日表示,拟议中的欧洲武装部队有可能部署在乌克兰,并根据最终的和平协议,在莫斯科发动袭击时做出“反应”。
报道称, 马克龙是在与乌克兰总统会谈后发表上述讲话的。此外,大约30个国家的领导人于27日在巴黎召开会议,讨论拟议成立的欧洲武装部队。
图为法国总统马克龙 资料图
马克龙说:“如果乌克兰领土再次遭到全面入侵,欧洲各国组成的部队也将受到攻击。我们部署在那里的军队将根据总司令部的决定做出反应。”
他说,拟议成立的欧洲军队不会驻扎在乌克兰前线,“也不会在第一时间与俄罗斯军队交战”,他们将“成为阻止俄罗斯再次进攻的力量”。
马克龙说:“我们不是在第一线,我们不是要去打仗,我们去的目的是为维护持久和平。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可能引发冲突的因素是俄罗斯。”
相关报道: 27国在巴黎开会讨论向乌派兵
美国没有参与,并嘲笑英法“只是做做样子”
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斯塔默等27个国家的领导人和政府首脑27日在巴黎举行支持乌克兰的“志愿者联盟”峰会,讨论对乌军事援助、停火后向乌克兰派驻军队的问题,乌总统泽连斯基也参加会议。
据外媒报道,这是“志愿者联盟”自今年2月形成以来第三次召开峰会,也是规模和规格最高的一次。“房间里的大象是缺失的国家:美国。”美联社称,美国没有派代表参加这次巴黎峰会,白宫高官近日还嘲讽英法力推的战后向乌克兰派兵计划“只是做做样子”。
和外界预料一致,27日的会议没有就派兵乌克兰达成一致,但斯塔默和马克龙称,英国和法国将继续推进这一行动。27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指责英国和法国“以维和任务为幌子、策划对乌克兰的军事干预”,称这种干预可能导致俄罗斯与北约之间发生直接军事冲突。
2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斯塔默等27个国家的领导人和政府首脑在巴黎举行支持乌克兰的“志愿者联盟”峰会
“不会部署在对峙前线”
参加27日会议的还有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德国总理朔尔茨、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波兰总理图斯克、比利时首相德韦弗、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芬兰总统斯图布、冰岛总理弗罗斯塔多蒂尔、立陶宛总统瑙塞达等国家领导人。土耳其派出副总统伊尔马兹参会,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北约秘书长吕特也参加了会议。
据法新社报道,这次会议的主题延续了2月17日在巴黎和3月2日在伦敦举行的同类会议。会议前一天,泽连斯基26日先行抵达巴黎,马克龙在爱丽舍宫与他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会谈。
在会后两人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马克龙对计划中的“驻乌部队”作出更多解释。他称,未来俄乌停火后,乌克兰军队仍将是乌安全的“第一保障”,乌伙伴为向乌提供安全保障而派出的部队,不会部署在对峙前线。他称,不应混淆“安全保障”与“维持和平”的概念。未来俄乌停火后,预计仍将有对峙前线,因此需要维持和平的机制,这可以是联合国授权的维和行动等。与此有所区别的是,乌伙伴为向乌提供安全保障而派出的部队,是作为预备的威慑力量,根据相关国家的意愿及协商部署在乌境内战略要地,并向乌提供军事训练、后勤补给等支持。
延伸阅读
欧洲为对抗美国开会 结果在美不参加的峰会上感谢美国
近日,《大西洋》杂志曝出的“信号门”泄密事件,把包括美国副总统万斯、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华尔兹、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等一众高官顶在了风口浪尖上。而欧洲人看到这些美国高官在信号(Signal)APP群聊里说的那些话,恐怕心里更加拔凉拔凉的。
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思的聊天记录
包括万斯以及赫格塞思在内的美国高官们对欧洲的态度充满了不屑。万斯在群聊里表示自己“实在是受够了总是帮欧洲擦屁股” 。对此,赫格塞思还表示同意,并称欧洲是一群“可悲”的、“占美国便宜”的人。
自从特朗普再度回到白宫,先是绕开欧洲盟友和乌克兰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沟通,在经贸上越发不留情面地挥舞关税大棒,3月中旬威胁对欧洲酒类产品加征200%的关税,26日又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加征25%的关税——首要打击对象就是日本、韩国以及德国,捎带着也恶心了一下法国。
“信号门”曝出的聊天内容恐怕会掐断欧洲人对特朗普政府最后的一点幻想——在私密场合,这些美国高官不装、不演地对欧洲如此评价,这届美国政府对欧洲的观感就是彻彻底底的糟糕以及负面。
但另一方面,即便是强硬如法国,也没有谁真的觉得欧洲能完全抛弃美国。在欧洲人的思想里,美国在中长期内都将是欧洲的盟友。所以,笔者上文说的是欧洲人是对特朗普政府,而不是对美国,断了念想。
3月27日在巴黎举行的支援乌克兰峰会,就是欧洲人这一左右为难态度的一个很好的体现。
在美国不参加的峰会上感谢美国
首先,这个峰会本身就是因为美国政府在俄乌问题上的突然转向才产生的。在拜登政府时期,欧洲和美国之间合作愉快,即便俄乌冲突爆发了两年多,也没有到需要专门紧急开会的程度。美欧之间包括G7、慕尼黑安全会议等既有的峰会框架就足够了。
但是正是因为特朗普在2月份突然宣布将与俄罗斯就乌克兰问题展开和谈,并没有事先通知欧洲,也没有邀请欧洲。欧洲这才在法国的带领下急急忙忙地在2月17日组织了第一次支援乌克兰的和平会议。目的就是要统一其他西方国家的口径,让欧洲也在乌克兰怎样实现和平,实现怎样的和平这两个问题上发出声音。
然后,2月28日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办公室公开“教训”泽连斯基,更是让欧洲目瞪口呆。英国这才急忙在3月2日又召开了一次支持乌克兰的领导人峰会,就此也形成了法国和英国主导的对乌支援框架。
这两次峰会和27日第三次峰会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美国根本就没有参加。因此,这三次峰会可以说是天然地带有反特朗普属性,就是为了对抗美国的“暴走”而产生的。但是,在会后的记者会上,东道主法国总统马克龙做的第一件事却是感谢特朗普对于俄乌和平作出的贡献。
“(俄乌冲突)现在已经显而易见地到了关键时刻。谈判已经开始,我对此表示欢迎。我也希望借此机会对特朗普总统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表示感谢。”
特朗普无视乌克兰的意见、抛开欧洲,独自开启与俄罗斯的和谈。这样一件打脸乌克兰以及欧洲盟友的事情,马克龙却要表示感谢,还要在美国根本没有参加的峰会上以此开启自己的记者发布会。这很好地体现出了现在法国乃至欧洲对美国依旧持续的依赖。
在3月25日法国总统府就峰会提前举行的吹风会上,法国官员也数次强调法国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美国公开透明的。这名官员表示“我们希望全面停火,这正符合特朗普总统此前表达出的意愿。”他还表示,白宫已经对法国政府表示周四的峰会是“有益的”。
获得来自华盛顿的肯定,依旧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颇有一种你对我爱搭不理,我对你依然不离不弃的意思。
这其实也是以一种赤裸裸的方式在向世人展示美欧关系严重的不平等性——因为欧洲过去长期对美国的过度依赖,导致现在虽然欧洲被特朗普政府百般羞辱,隔三岔五有一个新“爆款”让欧洲人惊掉下巴,但是他们依旧无法选择脱离美国。美国的行为可以直接决定欧洲的外交环境。一旦美国定下了基调,即便欧洲有诸多不满,都只能在惊讶之余赶忙调整自己的外交策略,从而在新的基调下最大化自己的声音和利益。转头来还要感谢美国,定下了这个自己不一定喜欢的新基调。
英国的尴尬地位
现在欧洲面临这样的情形,地位最尴尬的大概就是业已脱欧的英国。如前文所说,现在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逐渐形成了排除美国的新框架,而这个新框架的核心就是法国和英国。
不光是峰会轮流在巴黎和伦敦举行,欧洲对于未来乌克兰安全保障的设想也多有英国和法国的参与。马克龙在27日的记者会上提出了倡议,希望建立一支以英法士兵为主,其他欧洲国家军队为辅的特殊国际部队,在停火后驻守在乌克兰各个战略要地,对乌克兰军队以及驻守在停火线上的军队提供支持。英国首相斯塔默更是最早提出愿意在停火后向乌克兰派遣部队的西方主要领袖。
这也不奇怪。毕竟西欧只有法国和英国这两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军事上的事情肯定要冲在第一线。但是,已经脱欧的英国,现在却难以享受到欧盟大规模扩张国防预算的红利。
图为英国首相斯塔默 图源外媒
此前欧盟宣布要在2030年前总共投资8000亿欧元全面复兴国防工业。3月19日,欧盟公布了这一方案的实施细则。其中有一条就是该投资原则上仅能用于欧盟境内的国防工业建设以及欧盟境内生产的武器装备的采购,将英国以及美国这样的域外国家全部排除在外。
当然,细则也表示,如果域外国家与欧盟签署国防合作协议,那么就可以酌情获得豁免。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在内的许多域外西方国家都纷纷表达了和欧盟签署协议的意愿,想要分一块蛋糕。
英国自然也不例外。但是,这里又出现了问题——英国虽然已经脱欧,但是与欧盟还在就许多问题进行谈判,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渔业划分。英国的经济水域在四面八方几乎都与欧盟的经济水域接壤。欧盟渔民能否进入英国水域捕鱼,如何划分水域,是脱欧后英国和欧盟之间的老大难问题,谈判至今都仍在进行。
瑞典的欧洲事务部长杰西卡·罗森克兰茨在25日接受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专访时就表示,如果英国不在渔业问题上作出让步的话,欧盟很难批准与英国的防务合作协议。那么问题来了,欧盟内部是谁坚定地要求英国必须在渔业问题上让步,否则防务合作就免谈呢?所有可靠的信息来源都表示是法国。
没错,就是在公开场合和英国手拉手表示要共同保卫乌克兰的法国。
这就是政治,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保卫乌克兰固然重要,但是自家的渔民更加不好惹。这就是欧洲政治的复杂性,因为国家众多,利益考量自然也复杂。有了俄乌冲突、美国“下线”的外因压力,欧洲相比以前确实已经团结许多了。但是,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局势中,欧洲到底能否求同存异,保障欧洲的利益,依旧值得我们观察。
(徐晓飞,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现居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