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正式发布,寒武纪(688256)创始人陈天石凭借870亿元身家,以及高达445%的财富涨幅,一举荣登中国富豪涨幅榜首。
在此之前,陈天石更凭借数百亿元身家,无悬念成为江西首富。
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表示:“很多人关心未来的中国首富包括谁,我有五位候选人。雷军如果能抓住机器人科技浪潮,有望问鼎中国首富。如果新能源汽车赛道保持良好发展,曾毓群也是有力竞争者。梁文锋持有DeepSeek超80%的股份,如果DeepSeek达到OpenAI如今的一万亿估值,他有望成为中国首富。如果虚拟货币市场持续活跃,赵长鹏同样有实力角逐。寒武纪的陈天石如果能持续抓住算力市场,也将是未来中国首富的有力候选人。”
但在创始人个人财富飞速推高的背后,2020年7月登陆科创板的寒武纪,已经连续亏损七年。
从2017年到2024年上半年,寒武纪已累计亏损约55亿元。2024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其2024年前三季度净亏损为7.24亿元,扣非后净亏损为8.62亿元。
2月27日,寒武纪发布2024年年报预报,首度实现盈利;然而年报却至今未发出。股价汹涌大涨的“寒王”,是资本泡沫还是国产显卡“领头羊”,仍需时间验证。
七年连亏,首次季度盈利
寒武纪2024年度业绩快报称,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1.74亿元,同比增长65.56%;归母净利润为-4.43亿元。
考虑到其前三季度的亏损金额,这一数据意味着,寒武纪在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上市以来首次季度盈利,或将达到2.81亿元。
然而,如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寒武纪该季度的盈利远没有账面上看起来这么好看,仅算得上是实现微利。
公司称,营收大幅增长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拓展市场,积极助力人工智能应用落地,使得报告期内收入规模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2024年前三季度,寒武纪实现营收1.8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7.24亿元。因此,按照单季度来算,公司去年第四季度实现营收9.8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81亿元。
这是寒武纪上市以来首次实现季度盈利。
Choice数据股权穿透显示,寒武纪十大股东中陈天石个人持股占28.63%,其余九大股东均为机构持股,北京中科算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最高,占15.73%,剩余股东占比均在10%以下。
除此之外,北京艾溪科技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艾溪科技”)也持有寒武纪7.34%股权。而艾溪科技的实际控制人,同样也是陈天石。企查查App显示,陈天石通过9条股权链,合计持有寒武纪29.49%股份。
胡润百富榜报告指出,北京人工智能芯片公司寒武纪40岁的陈天石,受益于全球对高性能计算、5G和人工智能芯片需求的大幅增长,其财富增长445%至870亿元,位居中国涨幅榜首。
尽管公司市值和创始人的财富令外界不少人羡慕,但寒武纪光鲜的表面下也伴随不少争议。
面对惨淡的业绩和超高的估值,外界不少人对寒武纪的发展前景与真实价值一直持怀疑态度。但凭借公司目前不足12亿元年营收,寒武纪如何支撑起2600亿元的超高估值,投资者依然存疑。
价值与泡沫共存
寒武纪之所以受资本市场追捧,核心价值锚点就是——英伟达(NVDA)。
“寒武纪对标的是英伟达,英伟达是一个A股股民看不见、摸不着的幻影,那天空就是它的上限了。”有分析人士认为,市场对寒武纪的追捧,可能也折射出国内投资者对高端算力芯片的期待,叠加了情绪加持。
英伟达作为市场领头羊,其市值已接近3.5万亿美元,占据了全球AI芯片市场90%的份额。有人认为,如果寒武纪真的成为中国的“英伟达”,那“寒武纪现在不是太贵,而是太便宜了。”
问题的核心在于,寒武纪能否成为“中国英伟达”或者“英伟达第二”?
创始人陈天石2018年曾许下豪言壮语,公司将在三年内占领中国高性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的30%,并在全球10亿台设备上植入其芯片。
作为一家芯片公司,基础研究和研发投入是体现实力和潜力的重要指标。令人担忧的是,伴随资金压力,寒武纪的研发费用已经一降再降。
2023年,寒武纪研发费用11.18亿元,同比降超26%,成立以来首次年度下降。
2024年上半年,寒武纪研发费用又同比减少7.27%。从三季报数据看,其研发投入同比下降了9.91%,而前三季度研发投入也同比下降8.13%,三季度以及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也大幅减少。
研发缩减的背后,是寒武纪2020年上市募资的“寒酸”——仅25.82亿元,不到同期上市中芯国际(688981)的二十分之一。
2022年,寒武纪提出26.5亿元的定增预案,在监管质疑下一砍再砍,最终仅募16.7亿元。2024年6月底,寒武纪账面现金只剩13.83亿元,较2023年底缩水超65%。
陷入前CTO股权纷争
另一个质疑来自行业,有不少行业人士认为,2022年寒武纪前CTO梁军的离职,让寒武纪研发能力遭受很大程度上的削弱。
公开报道显示,梁军在任期间,寒武纪推出旗下首款7nm AI芯片思元290。同时,梁军任职期间曾参与研究并帮助寒武纪申请发明专利138 项、PCT10项。
2025年初,二者深陷股权纠纷。1月21日,寒武纪前CTO梁军在个人朋友圈中发文称,其已遭寒武纪公司起诉,案件将于1月23日开庭审理。
朋友圈内容显示,梁军被起诉要求转让其持有的中科寒武纪11523184股股票,至于被起诉原因,并未提到。与此同时,梁军向海淀法院发起针对寒武纪的劳动争议诉讼,要求寒武纪赔偿其在职期间的股权激励,金额约42.9亿元。(详见财中社《寒武纪与前CTO数十亿元股权之争背后:“英伟达平替”的真价值》)
《财中社》曾向一位前寒武纪技术人士询问此争端,该人士表示,“当时闹得很不愉快。”当谈及寒武纪研发能力以及寒武纪智能加速卡拳头产品思元370,该人士表示,“产品迭代往往是向上的,370的研发起点是什么时候?”据悉,寒武纪思元370于2021年11月3日正式发布,是寒武纪第三代云端 AI 芯片。
对于寒武纪对标英伟达的未来,有人继续提出了两个疑问:产品能不能赶上英伟达?资金能不能撑到成为“中国英伟达”那天?
有行业人士表示,“由于在高端技术和产品多样性上与领先水平的差距,且与民间市场需求的契合度不高,其业务拓展面临挑战,难以实现大规模的市场拓展。”
不少观点认为,高估值需要业绩的高速增长作为支撑,一家营收长期不足10亿且连年亏损的企业,是否能真正支撑起如此高的市值,值得商榷。
东吴证券研报认为,在政府政策支持和企业需求激增的双重推动下,国产算力市场空间广阔。2025年或将成为政府和运营商算力采购的大年,六部门定调到2025年建设105EFlops智能算力,中国移动(600941)计划2024-2025年采购AI服务器7994台。互联网企业,特别是字节跳动等公司,在资本开支和AI推理需求上持续加码,这为国产算力厂商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寒武纪为国内AI芯片领军者,随着AI芯片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公司有望依托不断扩展的产品布局和生态建设逐步抢占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3月,市场上有消息称,寒武纪将迎来一笔“大单子”:字节跳动向其下单4万颗单价2.5万元的580芯片,总价值达10亿元。该消息传出后,寒武纪的股价一度上扬。不过,字节跳动对此辟谣称“消息不实”。
当下,寒武纪久久未曾发出的2024年年报也成为了中国AI芯片市场“英伟达平替”股价走势的核心研判基准——是真价值还是泡沫,寒武纪2024年四季度能拿下国内云和大模型厂商中多少有效客户,至关重要。
(文章来源:财中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