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武当山习武15年的美国小伙杰克·平尼克最近拿到了中国“五星卡”,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
杰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激动地宣布自己已经变成了“老内”,视频里他将头发盘在头顶,留着长胡子,俨然一位武侠片中的“道长”模样。一些网友发现,杰克的头发“好像染黑了”,他在采访中对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回应说:“没有染发,但是头发确实逐渐变深了。在中国这么多年,练武术、锻炼时身体逐渐受到影响。”
从金发碧眼的“洋弟子”到武当三丰派第十六代传人,杰克习武、研读《道德经》、教中外学生,“作为桥梁分享中国传统文化”,最终以“李资根”的中文名扎根中国。
扎根武当:从养生初心到文化归属
杰克是一位“90后”。15年前的2010年,20岁的他为“强身健体”来到武当山。他坦言:“我最初只是想学武术养生,被一段视频吸引,不是为了比拼。”
杰克认为,要学武术,就一定要找到它的根。手捧一本字典和“我要去武当山”的字条,他在一片晨雾中到达山脚下,一开始还有点晕头转向,“直到看到师父带领师兄们开始练功,才确定自己找对了地方。”
在师父指导下,杰克研读《道德经》《庄子》,开始更深入地了解道家文化。他逐渐认识到,武术不仅能帮助练习者修身养性、缓解压力,更发现国内外学员无论以怎样的状态或背景来学习,“都能有所进步,都能让自己有所提升,这非常神奇。”
“国际班”时期的杰克和师父、师兄 受访者供图
这让他从练习者走上了武术教学之路。在教学中,杰克格外重视通过网络视频帮助更多远方的求学者,“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来到这里,还能帮助到很多人,我当初也是因为看到视频才来到了这儿。”
在他看来,传播传统文化已经超越了普通教练的职责范畴,变成需要用一生去践行的使命——既要持续加强自身修为,也要让更多人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
“我这么多年一直在武当山传播传统文化,我一生都要做交流的工作,现在已经在武当山扎根了。我和家人都很开心,拿到‘五星卡’之后感觉可以更安心了。”
以武为桥:教与学中的文化碰撞
作为武当山国际班第三批学员,杰克亲历了外国学生的“文化苦旅”——全班只有一半学生能够最终完成所有学习。
杰克和师兄弟们都认为,他们的师父袁师懋“能把道理说得很清楚”,他们能看出来,“武当国际班”不是徒有其表、装装样子,师父是真心想教,徒弟也真心想学。
杰克还努力克服了跨文化学习的挑战:“外国人必须‘从零开始’,成为一张白纸,忘记原有习惯。”
杰克书房一角
如今,杰克已变成了一位“洋师傅”,他教授中国弟子传统武术和道家文化。当一个西方面孔用不太标准的中文一板一眼地教学,有时会受到调侃甚至质疑,杰克说:“我的优势或许是‘旁观者视角’——因为文化差异,我必须深挖每个动作、每个道教理论背后的逻辑和细节。”
通过线上课程和短视频,他将武当文化进一步推向世界。“有一个外国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大部分中国人都很骄傲。”杰克说,“现在不是中国在要求,而是外国人主动来讲好中国故事。”在他看来,这是真正的“朋友交流”。
道法自然:在变与不变中守护传统
在中国十五年,杰克见证了高铁贯通深山、外卖普及乡镇的巨变,但武当山的文化内核始终未改,静水流深。
杰克最喜欢《道德经》第十六章,书房中挂着“致虚极,守静笃”。“有动有静,这些概念一直在融合。”杰克认为,焦虑时需要回到稳定的核心。“在这里我们可以平衡生活,不会叨扰自己,不会太累。”
杰克练功画面
日常训练中,杰克需要打坐、练气功和太极拳,“后退两步,制造缓冲”的概念让杰克很着迷,“最大的概念是建立一个空间,这样就不会有压力落到身体上。”
身心同步修行,杰克的表情常常是平静而温和的。对网友“面相越来越像中国人”的评论,他幽默回应:“一个外国人的头发逐渐变深,好像变成黑色了一样。我认为这也非常有趣。我的想法在逐渐改变,我的生活也在改变。”
最近来中国旅游的美国网红Speed(“甲亢哥”),年龄和杰克十五年前刚来到中国时一样大,也有一个“武侠梦”。应网友要求,杰克还在网络平台上“喊话老乡来武当”。他希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可以来中国看看,待得更久一些,了解得更深入一些,只有这样才能深刻地了解中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