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越南股市经历了惊魂时刻。越南股指盘中一度闪崩,跌幅扩大超5%至1136点,随后上演“V”形反转。
截至收盘,越南VN指数报1197点,微跌0.82%。
消息面上,越南总理范明政已指示其谈判团队“充分准备”与美国的关税谈判,同时避免对其他方面造成影响。此举旨在推动越南迅速取得进展,避免面临美国拟议的高额关税之一。
越南总理范明政表示“谈判不应损害其他市场”(资料图)
据报道,范明政在周二于河内的一次会议上表示,谈判应确保与越南现有的国际承诺保持一致,并“防止对其他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越南是最早被特朗普点名、愿意就关税问题展开谈判的国家之一。两国在特朗普宣布将加征关税延后90天,并暂时将加征幅度削减至10%后仅数小时,便宣布开启谈判。而越南原本面临的是对其输美商品高达46%的关税。
范明政重申,越南商品并不与美国商品形成竞争关系,并表示“迄今为止的双边贸易关系最终使美国消费者受益,同时推动了越南的出口增长”。范明政补充称,越南愿意在美方建议的基础上进行谈判。
为了强调政府的努力,越南工商会周二在其官网发布消息称,已致函美国商务部、美国商会、美—东盟商务理事会等机构寻求支持,敦促美方推迟对越南征收关税的决定。
当日,在特朗普威胁解雇鲍威尔、美日财长探讨“货币问题”的双重压力下,“卖出美国”情绪推动金价续刷历史新高,日元兑美元突破140心理关口,美元指数跌至三年低点。
延伸阅读
4月21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国以关税手段胁迫其他国家限制对华经贸合作事答记者问。
中方释放的信号很快被外媒捕捉到,多篇报道将其视作中方发出的“警告”。
外媒指出,需结合全球供应链现实看待中方的“警告”,中方也希望第三方国家顶住特朗普的压力。考虑到与中国深厚的经济联系,各国很难承受疏远中国的代价,大多数国家将谨慎行事,避免在贸易问题上“冒犯中国”。
美国总统特朗普被指正在向他国施压孤立中国(资料图)
有报道分析,特朗普压根不理解中国贸易网络的重要性,尤其自2018年特朗普挑起贸易摩擦以来,越来越多国家反而选择深化对华贸易关系,而不是美国。
业内人士指出,如今中国已深深嵌入国际供应链体系各个层级,若要替代中国,就得从原材料阶段重建制造能力。但显然,至今没有任何国家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特朗普越是威胁,他国就越会站在中国这边”
商务部发言人答记者问时强调,绥靖换不来和平,妥协也得不到尊重。为一己一时私利,以损害别人利益来换取所谓豁免是与虎谋皮,最终只能是两头落空,损人不利己。
“为何中国警告各国不要对特朗普绥靖(appeasing)?”半岛电视台4月22日以此为题发表报道说,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在向他国施压孤立中国,而中方加强了措辞力度,意在“警告”他国不要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
报道说,许多国家现在发现自己夹在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中国是制成品的主要来源国和关键贸易伙伴,而美国是重要的出口市场。
然而,对大多数国家而言,中国是比美国大得多的贸易伙伴,导致他们很难屈服于特朗普孤立中国。
澳大利亚智库洛伊研究所1月报告显示,2023年,约70%的国家从中国的进口额超过了从美国的进口额。至2023年,中国已成为至少60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近乎美国的两倍(美国是33个经济体的最大伙伴)。
这种差距还在持续扩大:2023年有112个经济体对华贸易额超美国两倍,而2018年特朗普挑起首轮贸易摩擦时,这一数字为92个。
“中国在全球尤其是亚洲形成的关键性依赖,意味着多数贸易伙伴无法脱离中国。”法国外贸银行经济学家艾丽西亚·加西亚-埃雷罗(Alicia Garcia Herrero)说,“从关键矿产到芯片,中国制造几乎无可替代。”
半岛电视台形容,特朗普上个任期对华发动的首轮贸易攻势“显然失败了”。因为自2018年以来,更多国家以牺牲与美国的贸易关系为代价,加深了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根据洛伊研究所的分析,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超过80%的国家与美国的双向贸易额超过与中国的双向贸易额。
但到了2018年特朗普首次对中国征税时,这一比例已降至仅30%。
从那以后,这一趋势持续强化:2018年,139国对华贸易超美,2023年增至145国。如今全球约70%经济体对华贸易超美,较2001年的15%大幅跃升。
“特朗普似乎并不理解中国贸易网络的重要性,”加西亚-埃雷罗说,“而且,他也没有提供多少甜头,比如更多投资,恐难如愿以偿。”
她指出,像墨西哥这样与美国贸易关系深厚的少数国家,可能会限制中国进口,然而,“对美国的大多数其他贸易伙伴来说,中国在供应链中的存在如此重要,脱钩几乎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进口来源国。
美国小企业主贝丝·贝妮克表示,过去这段时间对她来说是毁灭性的
外媒注意到,欧盟2022年对华贸易逆差达4320亿美元,较2016年的1650亿美元激增。中国占欧盟商品进口的20%,英国该比例为10%。英财政大臣里夫斯近日直言,减少对华贸易将“极其愚蠢”。
在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贸易作用同样至关重要。孟加拉国和柬埔寨约四分之一的进口商品来自中国。尼日利亚和沙特阿拉伯近五分之一的商品进口来自中国。
加西亚-埃雷罗说:“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是短视的。试图撬开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可能在那些有美国军事基地的国家奏效……这些国家可能被迫接受美方要求。”
“但对大多数国家,尤其是那些南半球国家来说,特朗普的威胁越多,这些国家就越会站在中国这边。”她说。
替代中国?“尚无任何国家有这能力”
《印度快报》21日援引印度前贸易官员、全球贸易研究倡议组织(GTRI)负责人阿贾伊·斯里瓦斯塔瓦的话说,需要结合全球供应链的现实来看待中国发出的“警告”。
他指出,包括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印度在内的主要经济体,在工业品与消费品供应上仍深度依赖中国。
“中国深度嵌入了全球生产体系的每一层级:一级(成品)、二级(中间产品)和三级(零部件)。尽管‘中国+1’战略使部分国家降低了对中国成品的依赖,但全球经济在二级和三级关键投入品层面,仍严重依赖中国。”
“要完全替代中国,需从原材料阶段重建制造能力——然而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这点上实现规模化突破。”斯里瓦斯塔瓦分析道。
《纽约时报》则称,一些国家可能会在涉华领域向美国让步,但各国也小心翼翼地避免冒犯中国。
“德国之声”在提及“各国将如何平衡中美关系”的话题时称,尽管过去一些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从中美贸易紧张局势中获益,承接了从中国转移出去的供应链,但他们依然必须谨慎行事。因为过去二十年间,多数国家已严重依赖对华贸易,并寻求深化合作机遇。
数据显示,2024年东盟与中国的贸易额(9750亿美元)是对美贸易额(3980亿美元)的两倍有余。
“现实是,没有国家愿意选边站队,”中国政策咨询机构Plenum合伙人薄正元(音译)表示,“如果各国在投资、产业基础设施、技术专长和消费领域高度依赖中国,我不认为它们会迎合美国的要求。”
“从数据来看,日本(企业)约20%的盈利来自美国,约15%来自中国,”日本在线交易平台运营商Monex集团专家杰斯珀·科尔说,“显然,日本并不想(被迫)在中美间做出选择。”
《华盛顿邮报》称,在中美贸易局势陷入僵局之际,争取他国支持是中方的首要任务。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明昊表示,中国正将精力集中于加强与欧洲、日本及东南亚国家的交往。
“中国已意识到‘战略脱钩’可能是美国的终极目标,谈判不过是缓兵之计,”赵明昊说,“中方希望越南等第三方国家能顶住特朗普政府的压力。”
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王勇说,中国希望在他国本土投资制造业,目的是消解他国对廉价商品倾销的担忧,还可“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并引入中国技术”。“邻国对中国的发展与安全至关重要,因此这些国家未必需要与美国绑定。”
4月16日,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教授、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以此为题,在Substack平台发表署名文章,直指在此轮贸易战中,“占上风的是中国,而不是美国”。
克鲁格曼称,特朗普不懂贸易的真正含义,即贸易的重点在于“你能买什么,并非你能卖什么”。他解释说,美国卖给中国的多是农产品,中国可以轻松地找到替代,而美国却很难找到中国商品的替代品。
克鲁格曼认为,美国现任领导远非“睿智、头脑清醒”,且失去了盟友的信任,因此“利用贸易谈判孤立中国”的政策根本行不通。
美国《大西洋月刊》专栏作家罗杰·卡玛(Rogé Karma)20日预测,特朗普最终将在贸易问题上做出让步。
他注意到,近期西班牙宣布有意加强与中国的关系;欧盟最近同意重启谈判,以解决关于中国电动车进口的贸易争端,并将于7月派团访华;韩国和日本最近透露,他们将重启与中国的长期停滞的自贸协定谈判;越南本周与中国签署了数十项新的经济协议。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听起来有点像他经常批评的‘灾难性’的美国军事冒险。只是这一次,他是领导冲锋的那个人。”卡玛写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