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新乳业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6.65亿元,归母净利润5.38亿元,同比增长24.80%,连续五年保持双位数增长;2025年一季度营收26.25亿元,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增幅达48.46%,净利润率提升至5.25%。这一数据凸显了其在低温乳制品赛道的战略定力与创新动能。
当前中国乳业正经历深度调整期。尼尔森数据显示,2024年液态乳品全渠道销售额同比下滑2.7%,蒙牛、伊利等头部企业液奶收入均出现两位数降幅。然而,低温鲜奶和酸奶等细分品类却逆势增长。
2020年至2024年,低温鲜奶渗透率从23%攀升至41%,一线城市家庭每周购买频次超过2次。新乳业凭借低温产品占比超50%的业务结构,成功抓住这一结构性机会。2024年,其低温鲜奶和低温酸奶实现中高个位数增长,其中高端鲜奶“24小时”系列收入同比增长15%,活润品牌增速超20%。
这一增长背后,是消费升级与健康意识提升的双重驱动。消费者对“新鲜”“功能化”乳品的需求日益强烈,低温鲜奶因保留更多活性营养物质成为首选。
新乳业自提出“鲜战略”以来,持续深耕低温赛道,通过“优质乳工程”构建从牧场到餐桌的全链条品质管控,参与制定31项行业标准,并推出“24小时鲜牛乳”等标杆产品,将供应链时效压缩至24小时内。这一能力使其在区域乳企中形成差异化壁垒。
渠道端,新乳业以DTC模式为核心,构建“鲜活go”数字化平台,覆盖全国141个市县,实现“48小时配送、早7点前送达”的标准化服务。
2024年,公司形象店突破500家,并通过“24小时鲜奶网红店”等场景创新,吸引年轻消费者打卡体验。线上渠道同样表现亮眼,618及双十一期间销售额同比双位数增长,抖音等新兴平台贡献显著。这种全渠道融合策略,使其在传统电商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仍保持用户黏性。
过去的高并购策略曾让新乳业背负沉重负债,2020年资产负债率一度超过70%。2024年,公司通过剥离亏损资产(如“一只酸奶牛”股权转让)、优化资本结构,将负债率降至66.25%,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压降至62%。同时,其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从2024年的14.91亿元提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1.6亿元,偿债能力显著改善。
尽管成绩亮眼,新乳业仍需应对多重挑战。低温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君乐宝悦鲜活、伊利、光明等品牌市占率差距不足4%,蒙牛“每日鲜语”通过营销攻势跃居细分市场第一,盒马等新零售自有品牌则以低价策略蚕食份额。
新乳业中高端产品增速放缓,2024年促销费用增加1亿元,但“24小时”系列收入增速从40%回落至15%,显示价格战压力。
此外,原奶价格下行带来的成本红利或不可持续。2021年至今,原奶累计跌幅近30%,但行业预计2025年三季度将迎来拐点。若奶价回升,新乳业毛利率可能承压。对此,公司通过数智化转型降本增效,在生产、供应链等领域应用RPA和AI技术,累计节约超1万工时,设备运行效率达95%。
展望未来,新乳业计划以“鲜立方战略”为核心,持续扩大低温品类优势,同时探索功能性乳品、银发经济等细分市场。
董事长席刚强调:“在存量市场中,唯有通过科技驱动与用户价值深挖,才能实现有质量的增长。” 随着乳业向低温化、功能化加速转型,这围绕“新鲜”的战役,或许才刚刚开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