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暖风劲吹,A股上市公司分红积极性日渐提升。
根据Wind数据,继推出2023年年度现金分红计划的上市公司较2022年大增479家至3857家,占比达72.30%之后,实施中期分红的上市公司规模进一步扩容。截至9月13日,676家上市公司官宣2024年中期分红,这一数据与2020年至2023年A股上市公司中期分红之和(692家)颇为接近。
中期分红家数的翻倍骤增,与监管反复鼓励一年多次分红、简化中期分红程序、对财务投资较多但分红水平偏低的公司进行重点监管关注等密切相关。此番中期分红出手阔绰的上市公司,不乏此前十年从未进行年中分红者,中期每手(1手为股票最低持有量,1手=100股)分红规模排在首位、高达450元的吉比特即为典型案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综合采访与调研发现,A股上市公司分红五大特征日渐显现,除了中期分红家数翻倍式增加,一年多次分红习惯逐步培育,还包括分红家数多,规模大;分红“诚意”足,回报水平高;分红情况基本符合行业特点和板块定位;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明显增强等。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在鼓励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力度的同时,也对异常高比例分红、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等严格约束。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使得上市公司分红更为合理,逐渐步入利润高者多分红、主动分红,业绩差者不敢乱分红的理性分红阶段。
中期分红家数接近前四年之和
去年12月以来,《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股票上市规则》等切关上市公司分红的系列文件相继发布。鼓励一年多次分红;鼓励回购注销,将回购注销视同现金分红;简化中期分红程序,允许股东大会审议批准下一年中期现金分红的条件和上限……一条条分红引导措施随之出台。政策引导之下,上市公司分红积极性显著提升,中期分红家数显增即是最为典型的表现。
Wind数据显示,发布2024年中期分红计划的上市公司共计676家,这一数据接近此前四年上市公司中期分红家数之和。2020年—2023年,实施中期分红的上市公司分别为174家、186家、138家、194家。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进行中期分红的上市公司家数不但增多,并且具有两大特点。
一方面,“大手笔”分红频现。在截至9月13日16时已经实施2024年中期分红的159家上市公司中,吉比特、迈瑞医疗、中国移动、安井食品、东阿阿胶、甘源食品、锦波生物、行动教育8家公司每手分红礼包超百元,占比5.03%。其中,吉比特分红礼包最大,高达每手450元;迈瑞医疗也高达每手406元。
另一方面,此番中期分红规模较大的公司中,不乏此前分红力度相对不高者。比如,中期每手分红规模最高的吉比特,此前十年从未进行中期分红。迈瑞医疗、东阿阿胶、甘源食品等多家公司,同样于今年推出近十年以来的首次中期分红。
相较于年度分红,中期分红、一年多次分红具有独特作用。根据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分析,中期分红、多次分红减轻了对公司现金储备的要求,但对上市公司的现金流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资金利用效率。与此同时,中期分红、一年多次分红不仅能够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同时还能够向投资者传递企业盈利能力稳定、具备分红能力等积极信号,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投资价值、吸引更多追求稳定收益的长期投资者。
五大特征凸显
记者综合采访与调研发现,中期分红家数翻倍式大增,是上市公司分红及时性大幅提升、一年多次分红习惯逐步培育的体现,这是当前A股上市公司分红的一大新特征。除此以外,当前上市公司还有其他四大新特征日渐显现。
特征一,分红家数多,规模大
根据Wind数据,近五年以来,上市公司分红家数连年递增。以全年现金分红为例,2021年首次突破3000家至3241家,2022年增至3378家,2023年进一步提升至3857家,分红家数在主要资本市场中位列第一。
分红家数之多位列全球首位的同时,A股分红企业占比同样排在主要资本市场第三名。以2023年为例,A股分红家数在全部A股上市公司中的占比达到72.30%,同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新加坡等市场的上市公司分红比例分别为36%、49%、39%、50%、52%,与A股相比均存在较大差距。
与此同时,A股分红金额近十年来年化平均增长11.5%,目前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二。
特征二,分红“诚意”足,回报水平高
2023年,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金额占净利润的比重由十年前的不到30%提升至38%,高于日本(32%)、美国(31%)、印度(30%)。总体股息率(分红与市值之比)由2010年前的0.5%~1.5%区间上移至目前的2%~2.5%,2023年达2.3%,市场代表性指数沪深300指数股息率达3.2%,高于美国(1.6%),已高于国有大型银行五年期存款利率(1.8%)。
近五年,上市公司每年分红金额均超过股权再融资额,累计分红是同期股权再融资额的近2倍。
特征三,分红情况基本符合行业特点和板块定位
同样以2023年分红数据为例,主板公司股利支付率(38%)高于科创板和创业板的34%,股息率2.6%也明显高于科创板的0.7%和创业板的1.0%;主要消费(54%)、能源(53%)、公用事业(45%)等行业股利支付率较高,房地产(28%)、金融(31%)、工业(32%)等行业股利支付率较低。不同板块和行业分红水平形成有序梯队,基本与其发展阶段相匹配。
特征四,分红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明显增强
截至9月13日,推出中长期分红方案的上市公司已达一千余家。典型如贵州茅台,其公告未来三年分红比例不低于75%;中石化同样官宣未来三年分红比例不低于65%。
2023年,推出连续三年和连续五年分红计划的上市公司分别有2709家和1828家,较五年前增长近一半。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述分红特征的凸显,与当前分红约束措施大增密切相关。去年12月,监管即强调对财务投资较多但分红水平偏低的公司进行重点监管关注;今年3月,证监会进一步明确,对有盈利且有盈余,但不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实施风险警示(即ST),倒逼公司提高分红水平。
打击过度分红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暖风劲吹之下,A股上市公司分红积极性显著提升,但并未陷入盲目分红。在业绩良好公司分红力度大增的同时,一些业绩欠佳企业、原本计划IPO之前突击分红的企业,反而在政策的约束之下收紧分红步伐。此类企业如若“大手笔”分红,往往存在“清仓式”分红之嫌。
纵览近一年来相关分红政策,限制过度分红要求主要有二。
一方面,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加强对异常高比例分红企业的约束,引导合理分红;中期分红以最近一次经审计母公司报表可供分配利润为基础,合理考虑当期利润情况,避免超出能力分红。
另一方面,针对拟IPO企业,新“国九条”将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等情形纳入发行上市负面清单。交易所随后修改相关发行上市文件,要求保荐人就发行人是否存在突击“清仓式”分红等事项出具专项核查意见,并将核查意见纳入申报文件范围。
以上交所为例,“突击‘清仓式’分红”的标准是:报告期三年累计分红金额占同期净利润比例超过80%;或者报告期三年累计分红金额占同期净利润比例超过50%且累计分红金额超过3亿元,同时募集资金中补流和还贷合计比例高于20%。
严打突击“清仓式”分红标准出台后,一些IPO前夕分红比例过高的企业相继撤回材料。典型如中智股份,其2019年至2021年,累计分红超35亿元,占同期归母净利润比例高达136.5%。恒达智控亦如此,其2020年至2022年合计分红14亿元,占同期三年净利润总额的比例为83.55%,超过80%分红上限。
根据受访人士总结,当前分红政策可以概括为三个类别:
绩优公司鼓励分红,简化程序;
有能力分红但分红水平偏低企业重点监管,甚至实施风险警示;
异常高比例分红企业严加约束。
“三类政策约束下,分红将更为合理,既不敢不分,又不敢乱分。上市公司分红将步入更为理性的时代。”受访人士表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