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王小伟
拟IPO企业转道被并购重组,反映了市场主体的多元化需求和资本方案的灵活性,同时也是企业和资本市场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结果。
硅宝科技并购嘉好股份,只是今年A股公司并购拟IPO企业浪潮中的一朵浪花。据记者初步统计,2024年以来,已有近10家A股公司宣布并购此前拟IPO企业的控股权,包括通威股份以增资和协议收购方式并购润阳股份51%股权,永达股份拟以现金方式并购金源装备51%股份等。
放在更广阔的视野考量,除了A股上市公司,港股上市公司也对并购拟IPO企业控股权兴趣浓厚。比如,去年从北交所撤回IPO申报材料的青鸟软通,今年就被环球租赁宣布并购51%股权,该并购方是港股环球医疗子公司。
A股公司并购已上市公司的案例也不断增加。今年,华润三九宣布收购沪市公司天士力股权,广东宏大拟入主沪市公司雪峰科技,“A控A”热潮翻涌,背后指向包括促进企业打通产业上下游、优化产业链一体化水平、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等。
从某种意义上说,A股公司并购拟IPO企业,实际上是“A控A”运作的前置化――两种模式都指向产业协同逻辑。不过,相较于后者,A股公司并购拟IPO企业,往往流程相对快捷、估值也更为理性。
IPO与并购重组之间,一直存在“跷跷板效应”。从近年来政策取向来看,客观上增加了跷跷板的“倾斜度”。一方面,新“国九条”、“科创板八条”等新规渐次推出,沪深北三大交易所优化上市条件,被业内视为IPO全流程严监管信号;另一方面,监管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市场加速从“套利逻辑”走向“产业逻辑”,走向高质量发展。
从IPO到被并购,验证了企业主体资本方案的灵活性。这个过程已经形成生态链,指向多赢。
对上市公司而言,撤单的拟IPO企业中,很大比例已经建立起良好的商业模式,可以作为上市公司外延发展的选秀池,整合后存在为上市公司带来稳定收入和利润增长的可能。
对于拟IPO企业而言,一方面,有些只在特定赛道做得好,更适合走被并购之路;另一方面,撤材料后倘若再度申报,结果依然是个未知数,并购重组既可以解决企业的资金困局,也能更早锁定诸多确定性。
对于投资方和中介机构来说,先期创投机构退出收益虽然有所收窄,但是能满足退出要求。而转型期的投行机构也乐于重新梳理自己的项目,看是否合适被并购。
但拟IPO企业转向并购之路,并非只有鲜花,也有荆棘。
从今年宣布A股公司并购拟IPO企业后续推进来看,只有硅宝科技牵手嘉好股份等少数案例完成并购;而登云股份收购速度科技、亚通精工收购兴业汽配、纳芯微收购昆腾微等案例均以失败告终;通威股份增资控股润阳股份等案例尚还处于初步意向阶段。
这映射出并购重组的复杂性。不仅取决于买卖双方的博弈,例如并购交易涉及复杂的谈判,可能会受到双方意愿、财务状况、企业文化等因素影响。而且,市场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交易难度增加,或是时间延长。某些行业的监管政策,也可能会对一些拟IPO企业或被收购企业的业务产生限制或要求。
即便是已经交割的并购案例,整合也是未来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只有更深层次的文化整合,上市公司才能让“迎娶”来的拟IPO资产真正成为自己的“白月光”。
因此,拟IPO企业转道并购重组之路,是一条鲜花与荆棘并生之路。相关各方的资本方案,在验证灵活性的同时,更要重视确定性。这既包括对并购重组流程复杂性的应对,也包括企业对各类因素的综合考量,以便做出适合自己长远发展的资本战略和决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