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下称“互换便利”)操作结果公告[2025]第1号。根据参与机构需求情况,央行启动了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并于1月2日完成招标。本次操作金额为550亿元,采用费率招标方式,20家机构参与投标,中标费率为10个基点。
记者从接近监管人士处获悉,后续相关部门将持续跟踪评估互换便利工具实施情况,结合市场运行情况调整政策工具使用频率和投放节奏,保险等机构也已基本做好参与准备,持续推动相关机构用好、用足政策工具。
记者向行业机构了解到,多项政策“红利”也伴随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落地:
一是质押品范围进一步扩大。允许参与机构提交持有的限售股、港股通项下持有股票等,大幅提升可用质押品范围,有利于机构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二是互换便利费率下降。1月2日,央行公布中标费率,由首次的20个基点降至10个基点,进一步降低了机构成本。
三是所涉证券质押登记费减半收取。1月2日,中国结算发布通知称,决定对在中国结算办理的所有涉及互换便利的证券质押登记费实施减半收取的优惠措施。其中,港股通证券质押登记费以所质押股数(份额)为基础收取。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024年10月21日,互换便利开展首次操作,操作金额500亿元,有20家机构参与投标。目前,首批操作已经全部落地,并已完成投放,相关证券基金公司根据市场情况稳步融资建仓,具体投向以指数成分股和ETF为主,部分公司投资比例超过九成。
2024年12月31日,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开启,央行、证监会在首批20家参与机构基础上增选了20家参与机构,形成40家备选机构池;每批次操作时,将根据意向参与规模筛选出20家左右的机构参与央行招标操作。
据悉,40家机构为行业头部机构或资本实力较强的公司,总资产规模占比接近行业的70%。
编辑:尹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