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期货日报
当前离春节还有不到20天时间,期货日报记者电话调研发现,与往年同期不同的是,目前玻璃产业链的库存已降至中性偏低水平。
“当前玻璃产业的特点就是产业链库存很低,玻璃现货价格也在低位震荡。”河北正大玻璃期货部负责人崔彰说,目前大部分厂家库存都处于低位,个别地区厂家甚至处于“零库存”状态;贸易商库存也较低,普遍采用“随购随销”策略;期现商库存处于增加趋势,但整体体量也不大;深加工企业也没有大量存货,基本上是根据订单采取少量、灵活采购策略。
“这种全产业链库存都比较低的情况往年是不常见的。”崔彰表示,往年此时冬储开始,玻璃生产厂家会给一定的优惠,把库存转移到中下游客户手里,产业链整体库存水平比现在要高。
惠行实业玻璃纯碱期现经理和文婷表示,当前玻璃市场处在节前刚需接近尾声、贸易商还未完成冬储的时间节点。“沙河地区厂家库存较低,尚未出冬储政策。去年12月下旬开始,当地厂家向下调价2~3次,期现商和贸易商已陆续开始冬储。期现商较为积极,但贸易商认为价格仍偏高,拿货量较少。”和文婷说,当前湖北地区厂家库存中性,去库心态较坚定,部分库存在盘面交货,产销不差,但未集体涨价,多数厂家已公布冬储政策,预计近期中下游会有冬储动作。“2024年冬储贸易商亏损较多,2025年湖北发船的冬储力度可能不如往年。”和文婷说,最近的产销情况能够保证湖北发船订单持续到春节放假,传统主销区华东、华南区域冬储量影响有限。
“玻璃产业亏损后产线批量冷修,日熔量由2024年年初的17万吨以上降至16万吨以下,但需求表现出较大韧性。”和文婷说,这应该是当前产业链库存普遍偏低的原因。
崔彰告诉期货日报记者,2024年玻璃市场供需同步下行,上游厂家心态谨慎,希望用低库存应对需求的下滑,中下游订单减少,观望情绪浓、囤货意愿低,整体也采用低原片库存策略。
据了解,目前玻璃产业链库存偏低主要体现在沙河的厂家和深加工环节。“沙河厂家库存较低,一是产能阶段性趋减,旧产线冷修、新产线未点火,本地企业的大生产线也往南方布局;二是沙河对应销区广泛,当地市场有大量期现商参与,可以更好地进行价格优化。”和文婷说。
一般情况下,我国南方6—7月梅雨季结束,玻璃消费淡季结束,9—10月深加工产业进入赶工期,玻璃需求会季节性走强,并持续至农历腊月,春节前随着工地停工、物流行业放假,玻璃厂开始累库,为了去库会降价或发布冬储优惠政策,鼓励贸易商拿货。2024年玻璃市场也体现了相应的季节性,不同的是,梅雨季结束后玻璃市场表现不及预期,传统贸易商在多次“抄底”受伤后选择做直销。
对此,和文婷也深有感触。2024年,玻璃整体呈现跌价行情,贸易商更容易亏损,“做库存”的贸易商多次亏损后心态趋于谨慎,开始维持低库存状态,减少自身租库库容,尤其是华东地区贸易商,由于租库成本高,很多退库改做“厂对门”销售。据和文婷介绍,相较于沙河贸易商的现汇模式,湖北贸易商与下游保持了传统的赊账模式,下游资金回笼情况差,也影响了贸易商的资金情况,导致其没有足够的资金“做库存”。
调研中记者了解到,玻璃深加工企业也因为订单不佳、资金状况不好,改变了采购节奏,因此除期现库存外,中下游企业也一直保持较低的库存状态。
“2024年9月底至10月初,随着玻璃产线冷修批量兑现、宏观情绪转好,深加工企业逐渐将库存补至与订单相对应的水平,后来一直保持低位至年底。传统玻璃贸易商大多也是这样。”和文婷称。
调研中记者发现,玻璃产业链库存低是整个市场的普遍现象。“这说明玻璃产业正面临供需失衡的情况,供给收缩,需求回落更快,这是产业经历调整后的新常态,企业更加谨慎,采取了灵活的库存管理策略。”崔彰表示,整体看,玻璃产业的心态呈现出理性和谨慎的特点,企业更注重风险控制和市场适应能力。
同样,和文婷也认为,目前玻璃产业链中下游中低库存水平是市场普遍现象,玻璃厂库存水平各异,但整体趋势相同,这也说明2024年玻璃上下游都处于去产能阶段,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由于玻璃市场曾经的主要支撑——地产订单明显走弱,其他部分需求的占比正在增加,市场对玻璃需求的预期并不算积极,更多是从供应角度推算2025年预期。
在和文婷看来,目前玻璃产业链各环节库存水平反映了市场现状与产业参与者对未来的预期,中长期具有一定持续性,但这种状态会随着预期的变化而变化。
“整体看,玻璃产业链低库存状态的持续性取决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生产能力的恢复。”崔彰认为,如果需求持续增长,企业可能会逐步增加库存,但如果市场波动较大,库存可能再次下降。在他看来,后期玻璃市场补库节奏会呈现阶段性特点。“2025年一季度大概率出现季节性累库,二季度预计会迎来一波需求小旺季,带动玻璃厂库存去化。”崔彰称。
“目前传统贸易商对冬储还是有兴趣的,期现商对期现正套也有建仓意愿,春节前中游可能出现补库行为,部分深加工厂家则相对冷静,愿意维持随用随拿状态。”和文婷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