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摩根士丹利基金市场洞察2025年度主题策略会举办,摩根士丹利基金数量化投资部总监余斌在会上深入探讨了红利策略的长期有效性及其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投资价值。他表示,考虑在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和人口结构的长期变化,红利策略的长期有效性将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指数增强策略在未来也有很大发展潜力。
余斌认为,从长期来看,红利策略始终是一种有效的投资策略。其核心在于通过筛选具有高股息率的股票,这意味着市场上至少80%的股票都将被排除,从而有助于规避市场中的大部分风险或陷阱。他补充道,“《道德经》告诉我们‘少则得,多则惑’,过多的投资选择往往会带来干扰,而红利策略通过减法思维,可以帮助投资者聚焦于优质标的,减少投资中的扰动和错误决策。”
从股息率=ROE*股息支付率/PB这个恒等式出发,余斌进一步将红利策略拆解为三个关键因素:ROE、股息支付率和估值。高股息率通常意味着公司具备较高的ROE、较高的股息支付率以及较低的估值。具体而言,高ROE表明公司拥有深厚的护城河,能够长期持续创造价值。高股息支付率反映公司有较强的回报股东意愿,体现了良好的公司治理水平。低估值则意味着较便宜的股价,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高的安全边际和潜在回报空间。总结而言,红利策略不仅关注公司的盈利能力,还注重其回报股东的能力和股价的合理性,这使得该策略在长期投资中具备优势。
从量化视角来看,余斌认为红利策略与红利因子存在一定区别,红利因子是纯因子概念,在数据处理上已经剥离了估值、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他表示,“过去5至10年,红利因子更多表现为风格因子,呈现出显著的波动性。然而,近年来市场环境的变化使得红利因子的波动性降低,其上行和下行周期均有所延长。预计未来红利因子有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Alpha因子,这将为红利策略投资提供更强的指导作用。落到具体投资上,当红利因子开始拐头向上时,便可以加大红利策略的配置。”
展望未来,他认为红利因子的表现自去年12月中下旬已经开始拐头向上,结合当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跌破1.65%的背景,当下或是积极配置红利策略和因子的重要时间窗口。
此外,针对指数增强型产品愈发受到市场追捧的现象,余斌也从其实践经验出发分享了心得。
据悉,由他管理的大摩深证300指数增强在过去五年中均实现了年度正超额收益,月度超额收益胜率约为70%。值得一提的是,该基金的收益几乎不依赖新股申购收益,展现了其策略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
余斌将其指数增强策略的有效性归因于三大方面:一是策略定位于较低跟踪误差约束下的高信息比率,实现稳健的长期超额收益表现;二是坚持基本面量化框架,跟踪长期有效的基本面因子,实现较低的策略交易换手;三是使用自研的风险模型实施更加精准的风险和收益的优化条件,尽可能实现风险分散,实现Alpha来源的多样性。
余斌表示:“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并不容易,但我们希望通过长期的努力和坚持,为持有人带来更加丰厚的回报。指数增强策略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和增强现有策略,并计划布局更多指数产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