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晓璐
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提出,“继续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近年来,资本市场加大对优质民企支持力度,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尤其是注册制改革以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一批优质科技型民企进入资本市场。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2月18日,自2019年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以来,注册制下A股共新增1406家上市公司,合计募资1.58万亿元,其中,新增民营上市公司1160家,占比超八成,融资1.07万亿元,占比近七成。
上市民企数量规模占比双升
证监会2025年系统工作会议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研究制定更好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安排,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改革,增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改革,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有助于为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民营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引导资金流向优质民营企业,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随着近年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A股上市公司中民企数量和规模占比提升。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18日,A股有3415家上市民企,占A股上市公司数量比例为63.3%,较2019年年底提升4.6个百分点;上市民企市值达35.02万亿元,占A股市值比例为39.85%,较2019年年底提升4.54个百分点。
明明表示,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等板块的设立,为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民营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融资渠道。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再融资方面,民营企业再融资数量和规模占比亦逐步提升。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A股再融资477家次、197家次,再融资规模7445.74亿元、2231.20亿元,其中,民企再融资326家次、138家次,占比分别为68.34%、70.05%。民企再融资规模分别为3008.4亿元、990.95亿元,占比分别为40.40%、44.41%。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全面注册制的实施,增强了资本市场的包容性与多元化,优化了审核流程,尤其为创新型和科技型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上市通道和融资机会。
ABS成民企债券融资主力
为了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近年来,监管部门丰富债券品种,推出绿色债券、科技创新公司债等新品种;实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专项支持计划,提高民营企业融资易得性;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民营企业业务投入,在证券公司分类评价中纳入民营企业债券相关指标。
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2024年,民营企业在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债券983只,合计募资3741.06亿元。从债券类型来看,ABS成为支持民企债券融资的主力,去年民企发行ABS达890只,占去年发债总量的90.54%。ABS募资2805.76亿元,占去年发债总募资金额的75%。
从债券品种来看,民企绿色债发行规模较大。2024年民企发行绿色债52只,合计募资491.92亿元;民企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含ABS)21只,合计募资116.2亿元。
章俊表示,近年来,监管部门不断丰富融资工具和创新产品,在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不断拓展融资渠道和创新金融工具的应用,资本市场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加多元、灵活的融资手段,极大地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去年4月份,证监会发布《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提出,鼓励政策性机构和市场机构为民营科技型企业发行科创债券融资提供增信支持。去年12月份,为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发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政策引领作用,中证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证金融”)扩充合作机构类型,不再限于证券公司,将符合条件的地方担保公司纳入联合创设工具机构范围,推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增量扩容。截至2024年12月16日,中证金融累计为35家民企提供信用保护增信约53亿元,助力债券融资超过350亿元。
明明表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通过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提供支持,降低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了融资效率。
多举措便利民企多元化融资
事实上,一些民营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财务状况较为薄弱,难以达到发行股票或债券的融资门槛。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多措并举便利民企多元化融资,精准高效支持民企科技创新。
明明表示,未来资本市场可以继续从三方面发力,一是继续推进注册制改革,优化上市条件和审核流程,提高资本市场包容性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加强各层次资本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继续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例如,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等。最后,中介机构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民营企业的水平和能力。
章俊认为,未来,多层次资本市场仍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发力:一是进一步优化市场准入机制,推动更多创新型、科技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尤其是加大对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的支持力度。二是扩大债券融资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创新应用,提升融资工具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以满足民营企业日益多样化的融资需求。三是进一步完善信用评级体系,降低信用较低的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为其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融资支持。四是应继续推动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优化融资环境,降低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提升市场透明度,增强市场对民营企业的信任。
发表评论